購物車 0

「自己彈琴」和「聽別人彈琴」最大的差別:腦內啡 vs 多巴胺

「幸福快樂的人生」是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標,但有時候我們很難分辨,快樂的品質好壞。

好的快樂,會讓我們在快樂過後,得到強烈滿足感。

不好的快樂,會讓我們在快樂過後,得到滿滿的空虛感。

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,關鍵在於大腦裡的兩種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:

腦內啡 vs 多巴胺

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,會給妳帶來完全相反的快樂。


主動取得成就的腦內啡

腦內啡的快樂,是妳必須投入一定的體力和腦力「去主動獲得」,才可以得到的快樂。

「妳自己彈鋼琴」的快樂,是妳投入了體力和腦力,一邊聽課一邊跟著練習,才會得到的快樂。

在練習的過程中,妳進入了一種被稱為「心流體驗」的感覺,妳在那個當下會感受到渾然忘我,廢寢忘食的感覺。

心流,是心理學家公認「最高品質的幸福體驗」,在心流體驗的狀態下,妳會經歷「愉悅」和「平靜」綜合起來的快樂。

這個快樂的感受,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,當妳在鋼琴前面,不知不覺中過了四個小時,結束之後,妳會感受到一種「充實感」和「自我肯定」。

因為妳會知道這些美好都是「自己努力得來的」,是別人搶不走的,妳會讚嘆自己,今天過了很充實的一天。

螢幕快照 2021-01-16 上午3.02.52.png


被動取得快感的多巴胺

多巴胺的快樂就剛好完全相反。

它是一種被動式的快樂,它讓妳快樂的方式是「透過外界刺激妳的感官」,讓妳什麼都不用做,就可以得到快樂了。

「聽別人彈鋼琴」,只需要按下播放鍵,妳的耳朵被愉悅的聲音刺激了,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,讓妳用最快的速度得到快樂。

多巴胺的快樂,是跟「心流體驗」相反的「快感體驗」,它是純粹透過「外界刺激」而產生的快樂。

多巴胺最可怕的一點是,它非常追求「效率」,它會一直不斷尋找捷徑,來讓妳用更短的時間,得到更大、更強的快感刺激。

當多巴胺找到捷徑的時候,原本可以刺激妳多巴胺分泌的事情,就不再有吸引力了。

例如:妳兩分鐘前滑FB的時候,看到自己的貼文有12個人按讚,過了兩分鐘後再點開來看,變成18個人按讚。

這個得到快樂的速度,比「聽音樂」快更多,所以下次音樂聽不到兩分鐘,妳的多巴胺就會控制妳的身體,去點開FB,看自己的貼文有多少人按讚。

很多發一張自拍照就會有上萬人按攢的網美,幾乎是無時無刻瘋狂重新整理,看看現在幾個人按讚了。

另一個讓妳非常快速分泌多巴胺的,就是「強烈味覺刺激」,舌頭舔一口冰淇淋的瞬間,大腦就會瘋狂分泌多巴胺,讓妳的快樂指數破表。

但是多巴胺的快樂,不只維持時間很短,還會在感官刺激中斷的時候迅速反彈,產生強烈的戒斷症狀。

所以到了後來,多巴胺給妳的,就不是「做了會快樂」,而是「沒做會痛苦」。

抽菸的人到了後來,抽菸已經不會令他們感到快樂,但是不抽菸的時候,他們會感受到非常劇烈的痛苦。

這就是為什麼滑FB、滑IG、看人家擠粉刺的短影片,會讓妳明明知道該停了,卻一直忍不住看下去的原因。

不是因為妳看手機會很快樂,而是妳在關掉手機的瞬間會感到強烈的痛苦。

花了4個小時,看完別人的人生在進步之後,關掉手機的剎那,妳會感受到一股非常強烈的空虛感迅速席捲而來,也會感到自我價值感低落的情緒。

因為妳知道那些是「別人努力得來的」,不是妳的。

而最可怕的一點是,這個自我價值感低落的情緒,會讓妳的多巴胺越把妳囚禁在這些「捷徑」裡,妳會越來越退縮,越來越不敢採取行動,來建立屬於自己的腦內啡來源。

這就是「自己採取行動,開始學鋼琴」跟「在FB上看別人採取行動,開始學鋼琴」最大的不同。

這個影片,很詳細地解說了多巴胺如何奴役妳的大腦,毀滅妳的人生:



我自己的失敗經驗:

在還不了解這一點之前,我給晴晴的快樂,和她媽媽給她的快樂,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
她媽媽會注意有哪些好玩的課程,帶她去上課。

晴晴上課的時候,會動手捏陶土、會上場踢足球、會拿起蠟筆在紙上畫畫。

媽媽養了四隻黃金鼠,她們會花時間一起陪老鼠玩,跟她一起幫老鼠準備食物。

這些都是她必須付出時間和精力得到的快樂,是讓她的大腦分泌大量腦內啡的快樂。

而我給晴晴的快樂,就是完全純粹多巴胺的快樂。

65吋的4K電視,再加上YouTube、Netflix、Disney+全部付費訂閱。

晴晴跟我在一起的快樂,就是吃零食、看卡通,買玩具。

但很詭異的點是,她只喜歡「買玩具」,不喜歡「玩」玩具。

因為比起「自己玩玩具」,在YouTube上「看別人玩玩具」顏色看起來更鮮艷,再加上配樂和音效,聲光效果十足。

習慣從「動眼睛看別人做」來得到快樂之後,就很難從「自己動手做」得到快樂了。

每天到了睡覺時間,電視關掉的剎那,她的情緒就會立刻失控,這就是很典型的多巴胺戒斷症狀。

一個人一生中,如果沒有建立起一項「主動獲得的快樂」,多巴胺就會慢慢將她們推入人間煉獄裡,讓大腦進入「成癮」這個難以逆轉的傷害。

「學鋼琴」對妳的重要性有多高,最主要的判斷依據,就是檢視一下「自己的快樂」當中,有沒有哪一件事情是「需要主動參與」才能獲得成就的快樂?

假如妳正在完成某個會讓自己不斷進步的事情,而且從中感到快樂的話,妳已經為自己的人生建立其中一個腦內啡的來源,學鋼琴只是建立另一個腦內啡的來源。

假如妳目前所擁有的快樂,還沒有一樣是屬於「需要妳主動參與」才能得到的快樂,那麼「開始學鋼琴」對妳的意義就非常重大了。

這是妳幫自己建立第一條腦內啡的來源,拯救自己的人生脫離多巴胺的奴役,讓多巴胺立即停止毀滅妳的人生。

很多年長的同學會問孟儒老師:「老師!我現在已經60歲了,還可以學鋼琴嗎?」

其實是年紀越大,越需要學鋼琴。

因為孩子慢慢長大之後,會越來越不需要父母的照顧,等上了大學之後,就會離家就學、就業。

而妳們從職場上退休的時間點,也剛好在這個時候。

當從職場退休,孩子又離家,一切都「空了」之後,如果沒有建立屬於自己的腦內啡來源,很容易陷入多巴胺地獄。

很多人退休之後,開始「享受」看電視、滑手機,這些什麼事情都不用做,純粹透過外在感官刺激得到的快樂。

這樣的生活,會讓孤獨、沒有意義、沒有價值的情緒,如同海浪一般襲捲而來,淹沒整個人的生存慾望。

很多人退休不到幾年,不只身體狀況急速惡化,精神狀況也急速惡化,變成子女的嚴重負擔。

對已經接近退休年齡的人而言,學鋼琴最重要的考量,不是「能不能變成郎朗」,而是「為自己建立腦內啡的穩定供應來源」,防止自己的身心狀況急速惡化,造成子女的嚴重負擔。

我們的鋼琴課,最主要的目的,就是讓妳們有一個「穩定的腦內啡供應來源」,讓妳的大腦每天都處於「好的快樂」的狀態。

羽柔是孟儒老師27歲那年收到的第一個成人學生,這是她第一次錄影的樣子:

這是她三年後的樣子:

我們一起看一下,她從完全零基礎開始,整個學習過程全記錄:

羽柔的鋼琴手之路>>



上一頁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