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最後,選擇放棄「直播」這個方式,走回還沒有網路時代就有的古老方式,就是預錄教學影片。
但不一樣的地方是,以前看影片學鋼琴的方式是單向學習,妳們練得好不好,老師沒有辦法知道,也沒辦法給妳們即時修正。
現在,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,每個人的手機都可以錄影,妳只要把練好的結果錄起來,上傳到學習社團給老師看,老師就能針對妳們學習的結果,錄一支一對一個別指導的影片給妳。
就像這樣:
這樣就可以讓妳們自由安排時間聽課,自由安排時間交作業,自由安排時間聽老師給妳個別指導的影片,再也不用因為時間很難安排,而被迫放棄妳的鋼琴手夢了。
不只影音課程可以重複聽,老師對妳進行一對一個別指導的影片,也可以重複看,學習效果會非常好。
同時,為了讓妳們課程買回去之後,全家都可以一起學,我們的課程內容設計,是同時適合大人跟小朋友的。
這個新的教學模式,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,我們沒有栽培出很厲害的音樂家,但是我們栽培出很多音樂家庭。
玉雲學姊就是其中一個案例,沒有最衝動,只有更衝動。
有一天,她帶著女兒走在路上經過一家樂器行,從玻璃門外看著電鋼琴,心中有一股熱血在燃燒,那是她體內鋼琴手的熱血。
就在那個情緒一直無法冷卻的情況下,她決定回應內在鋼琴手靈魂的召喚。
她告訴女兒:「翊甄!今天我們買一台電鋼琴回家!」
就這樣,連家裡的空間尺寸都沒量,也沒有規劃要找老師學琴,先把琴買回家再說。
自學了一陣子,不知從何學起之後,就加入我們的線上教學了。
她是買回家自己學的,小朋友睡了之後,就是她享受玩音樂的時光,這是她自彈自唱五月天的《擁抱》:
女兒翊甄看著媽媽學鋼琴,不是看到媽媽的努力,而是看到媽媽的熱血。
小朋友第一次接觸鋼琴課,通常情緒是中性的,不會有非常高的興趣指標,也不會特別排斥。
會往哪個方向發展,媽媽和老師是關鍵人物。
媽媽是小朋友的主要照顧者,創造了小朋友的原生家庭,老師是小朋友的啟蒙者。
翊甄對於「媽媽的鋼琴課」第一印象是長這樣:
所以翊甄很自然往「喜歡鋼琴這個方向發展」。
翊甄表示想要學鋼琴之後,媽媽陪著她一起跟著影音課程,一首歌、一首歌完成,她也跟著媽媽一起交作業給老師改。
除了給自己好的快樂之外,也讓妳們的孩子,從小習慣好的快樂,而不是成為習慣被大量聲光刺激的電視兒童。
為了鼓勵你們多多帶著孩子一起玩音樂,培養更多音樂家庭,小朋友跟著你們一起交作業,不會另外收費。
這是翊甄學到海角七號主題曲《1945》的時候,媽媽陪她一起練習的過程:
後來哥哥看媽媽和妹妹都在玩鋼琴,也想跟著學。
如果家裡三個人同時想學鋼琴,每個月花在鋼琴課的固定支出,恐怕沒幾個家庭承受得了,勢必得有人成為犧牲者。
但我們的學習方式,不會有人成為犧牲者,也不會增加每月固定支出。
也因為是預錄好的影音課程,不是全家人一起上團體班,所以妳們可以每個人跑自己的進度。
你們的學習進度不會被小朋友拖累,小朋友也不會追你們追得很辛苦。
我們的鋼琴課,沒有要造就孤獨的「音樂家」,我們的鋼琴課,要創造出許多,全家一起玩音樂的「音樂家庭」。
這些全家一起玩音樂的記憶,她們長大之後,對妳,對她們而言,都是最美好回憶。
媽媽買了《神隱少女》的單曲教學之後,翊甄的夢想就是學會《神隱少女》,但那個時候她真的還太小,只能學唱譜。
即使只能練習唱譜,她也一樣很開心:
後來,她終於嘗試成功,可以把右手彈出來了,妳們看她的眼神,那就是「好的快樂」:
再長大一點,翊甄重新把《神隱少女》的課程複習一次,這次她終於把整首曲子練成了:
另外一個很成功的案例,就是住在馬來西亞的雯柔學姊,和她兩個孩子。
她的故事跟玉雲學姊家很像,一開始是媽媽自己有個鋼琴夢,所以買了我們的課程回去自己學。
兩個孩子看著媽媽每天熱血沸騰的樣子,也忍不住到鋼琴前面彈彈看。
彈了一陣子,他們嘗試從系統課程開始,一堂一堂有系統地學會。
這套課程本來就是要教妳們怎麼玩音樂,不是教妳們怎麼去考試,所以兩個孩子都玩得很開心。
有一天,她們家三個人一起交作業,孟儒老師就把這三份作業剪接成一部影片,給她們家做紀念。
這些影片,都會成為妳們未來最美好的回憶:
隨著我們的成功案例越多,加入我們的人就越多,加入我們的人越多,我們也越多成功案例可以分享。
同時,也有不少人觀望著,線上教學到底有沒有辦法把鋼琴學好?
很多鋼琴老師發現我們的存在,不斷寫文章批評鋼琴線上教學,主張鋼琴課應該要實體教學。
批評鋼琴線上教學的聲量非常大,大到一個程度,讓很多本來想投入市場的老師,都因為害怕頂不住輿論壓力,而不敢投入線上教學市場。
而這些批評的聲音,也讓我這個產業龍頭經營得相當辛苦。
很多觀望中的老師,一來是因為對器材的恐懼,一來是因為看到我經營成這樣,紛紛放棄線上教學,轉而加入批評的陣營中。
就這樣,越來越多老師加入批評線上教學的行列,這些批評的聲音越大,觀望的人就越不相信線上教學的成效,我也因此經營得更辛苦。
如此不斷惡性循環,學生們看了那些批評線上教學的文章之後,漸漸回歸實體教學,我研發了四年的線上教學技術,看起來是已經沒有讓我發揮的舞台了。
但就在2021年,再度發生重大逆轉。
上一秒,大家還在開玩笑,獅子會的成員有「人與人的連結」。
下一秒,防疫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,所有的課程一率改成線上教學。
一瞬間,上一秒還在批評鋼琴不能線上學的老師們,通通傻眼了。
他們攝影機生不出來,攝影機生出來之後不知道怎麼架,才能讓你們看得清楚,攝影機會架之後,不知道用哪個軟體視訊,研究好要用哪個軟體之後,發現鋼琴不知道怎麼收音。
最後,他們放棄了。
一開始他們心想,反正三級警戒就兩個禮拜,就跟學生停課兩個禮拜就好。
沒想到,後來三級警戒的時間不斷延長,逼得他們不得不成立一個社團,互相求救要用什麼器材、什麼軟體、什麼收音設備,來進行鋼琴的線上教學。
而這些東西,早在四年前,我都已經超前部署了。
三級警戒開始前,我的銀行存款就像乾枯的水庫一樣,三級警戒開始後,加入我們鋼琴線上教學的人,每天都不斷增加。
我的銀行存款水位,也像是洪水泛濫一樣。
疫情延燒到2022年,我做了一件非常任性的事情。
我租屋的地方,吊隱式冷氣壞掉了,修理的費用高達台幣50萬。
房東決定不修,給我兩個選擇:
一個是每個月租金從35000降到30000,讓我們租沒有冷氣的房子。
一個是要我們搬出去。
我選了第三條路,要求房東把房子賣給我。
經歷一番波折之後,那一間房子最後以2388萬成交。
從那一天開始,房子變成我的了,這是我的小小練琴空間:
這是我可以做菜的小廚房:
這是我的房間看出去的景色:
如果不要買車的話,這輩子應該沒有什麼其他東西想買了。
人家說,無欲則剛,不要最大。
日子再不好過,如今也好過了。
再也不需要努力證明自己,是一個很棒的鋼琴老師。
再也不需要努力弄出一個正派的形象。
我真實的內心世界,就是一頭狼,再也不需要假扮我是一隻哈士奇,來討好市場。
不需要跟別的老師比學歷,比大碗,比學費便宜,學生要不要選我,已經完全沒差了。
我可以玩自己想玩的音樂,教我內心真正想教的東西,設計出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鋼琴課,不必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掙扎。
這就是所謂的自由。
但自由一段時間之後,其實並沒有很喜歡這種所謂自由的感覺。
才37歲就退休,實在有點早。
我很認真思考,還有沒有什麼事情,是我可以做的?
我想要讓教鋼琴這件事情,變得更有價值,也更有意義。
我決定,這輩子要改變整個華語地區,讓學鋼琴的人口提升1%。
這可不是個簡單的目標。
以台灣2300萬人口來說,提升1%得學鋼琴人口,等於要讓23萬人開始學鋼琴。
所以你說,我會不會希望你們鼓起勇氣,開始學鋼琴?
這是一定的。
如果你從第一集看到現在,你會發現很多事情,在當下看是不可能的。
21歲那年,被音樂教室騙進去當免費人力的日子,我完全不認為教鋼琴這份工作可以讓我做很久。
27歲那年,被音樂教室拔掉之後,我完全不認為自己有辦法開一間實體教室招生。
31歲那年,女兒出生第三天,銀行存款剩下749元的時候,我也不認為以自己的工作收入,有辦法在37歲買房。
所有的一切,看起來都是不可能的。
但是,我想告訴你們:
We can do something impossible!
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我們不知道,但是一但你開始行動了,你可以做到的事情,絕對遠遠超過你的所求所想。
23萬個全新鋼琴人口,就差你一個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