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歲從零基礎開始學鋼琴的羽柔
很多人問孟儒老師:「我年紀很大了,但是完全沒基礎,這樣可以學嗎?」
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,羽柔45歲開始學琴的整個過程全紀錄。
其實羽柔小時候就很喜歡鋼琴了,她所有的文具、包包,都是鋼琴和音符的造型。
但因為家境的關係,她總覺得自己不該浪費爸媽的錢學鋼琴。
她心裡總有個聲音告訴她:「鋼琴是有錢人家孩子專屬的東西,妳不該擁有。」
所以她一直沒有跟她爸媽提過這件事。
不過,她偷偷許下一個願望:「等我長大自己賺錢以後,一定要學鋼琴!」
但這件事,就在她長大的過程裡慢慢遺忘了。
學生時期,她跟我們大部份人一樣,很努力唸書,但只考上一個沒有很喜歡,也沒有很不喜歡的科系。
開始工作之後,她也跟我們一樣,應付著永遠做不完的事情,但又不得不這麼做。
原本以為談戀愛,結婚,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
但是進入婚姻家庭之後,她更不快樂了。
在職場上,她的努力還可以換來一份薪水。
在家裡,她努力扮演一個好太太、好媽媽的角色,但她的付出,就像丟到水裡一樣,得不到任何回應。
每天都很忙,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了些什麼。
人生好像不是自己的人生,而是先生和孩子的附屬品。
每天晚上關上房門,一種非常迷惘的感覺就席捲上來:
「這些年來,我到底在幹嘛?」
有時候,她會瘋狂購物,有時候,她會瘋狂追星,期待這些東西,讓她暫時感受到一點快樂。
她上過很多宗教團體的課程,也上過很多心靈成長課程,不管多麼燒錢的課程,她都願意試試看。
只有一種課程,她始終不敢靠近:
鋼琴課。
每次經過音樂補習班,聽到鋼琴的聲音,她都會試著鼓起勇氣,想要報名,但小時候內心那個聲音,總會跳出來告訴她:
「妳現在已經是個大嬸了,那個要從小學才學得會,鋼琴是屬於有錢人家的孩子的,不是屬於妳的。」
這個聲音就像個詛咒一樣,讓她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氣,卻又一次一次地退縮。
就這樣,三十年的時間,就這麼過去了。
有一天,她看到孟儒老師的粉絲專頁,看了幾篇文章之後,她聽到一個聲音在召喚她:
「去吧!這次出現的是屬於妳的。」
這回,她完全沒有任何猶豫,私訊孟儒老師的時候,絲毫沒有任何尷尬:
「孟儒老師!我今年45歲,完全零基礎,這樣可以學嗎?」
坦白說,她還真的是找錯人了。
對孟儒老師而言,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挑戰。
在音樂補習班七年的時間,孟儒老師只負責教小奏鳴曲程度的古典鋼琴。
所謂的七年教學經驗,其實只是同樣的兩三本課本,連續教了七年而已。
所謂的專精,說穿了就是「只會教那幾本」。
我完全沒有教過初學者,也完全沒有教過成人,「成人初學者」要怎麼教才好,我完全沒有任何概念。
但因為剛成立工作室,非常需要這份收入,所以我告訴她:「老實說,我是真的沒有什麼把握,因為我完全沒有教過成人初學者的經驗,但我願意盡力而為。」
她很可憐,變成孟儒老師的第一隻白老鼠。
我們一邊設計課程,一邊實際上上看,一邊看結果如何,再一邊調整。
這是我們第一次錄影:
影片裡那台平台鋼琴是租來的。
那時候的孟儒老師,身上完全沒有任何存款,只能租一個小小空間當琴房,再租一台平台鋼琴,看看有沒有學生從天上掉下來。
哪裡知道,沒大學學歷,沒有任何專業證照,工作室又超簡陋,天上還真的掉下來一個大嬸完全信任我,自願當白老鼠,讓我可以付得起房租。
譜架上那一本課本,就是《快樂學鋼琴》這套課程的實體書,左手教她的東西,經過好幾批白老鼠不斷改良之後,變成現在的《鋼琴伴奏(一)》。
妳們看完她的影片會發現,她的拍子很趕。
剛離開音樂補習班的日子,很多習慣還沒有改變,我看到她的拍子很趕,很急著想要修正她這個缺點,就在我準備把節拍器拿出來的時候,一個念頭冒出來阻止我:
「她好不容易才跨出第一步的,不要打擊她的信心。」
所以後來我把節拍器收回去了。
那幾天,我一直在想:「有沒有什麼好方法,可以建立她的節奏感,又不會打擊她的信心?」
後來,腦海閃現一個想法!
我立刻衝到樂器行,把這兩個月收到的學費全燒了,買了一台我在學古典鋼琴的時候,非常嗤之以鼻的東西:
電子琴,有了這台電子琴之後,就可以讓她拍子穩住,然後又很好玩了!
從那一台電子琴開始,孟儒老師就買琴買上癮了,整間琴房都是琴。
她的節奏感建立起來之後,孟儒老師的下一個難題就是:「成人初學者的手型到底有沒有辦法教?」
過去在音樂補習班的那七年,每個老師都像在傳教一樣,告訴家長:「最初學階段手型如果沒有嚴格要求,到後面就改不過來了。」
我其實一直對這個說法半信半疑。
在初學階段,妳們譜還不會看,拍子也還不會數,琴鍵也還不會認,要一邊想樂譜,一邊找琴鍵,一邊想手型。
這不是「認知過度負荷」,什麼才是「認知過度負荷」?
我的想法是對的,初學階段妳根本沒辦法同時想這麼多東西,一定是先暫時把一些東西放下,先學某些東西。
正常的鋼琴課,都是先放下歌曲,先學「基本功」。
但這種學習方式,真的非常枯燥,不要說學生了,連我自己都受不了,如果沒有用檢定逼學生,根本沒人有辦法接受。
我常在想,為什麼要用這種教學方式虐待學生?我們是不是調換一下順序,先放下手型,先學一些簡單的兒歌,建立妳們的信心。
等妳們譜會認了,琴鍵也熟悉了之後,再來學「手型」?
這個想法已經很久了,只是完全沒有機會驗證,因為在音樂補習班的時候,我不是負責教初學者的老師。
一直等到這隻天上掉下來的白老鼠出現,我才有機會驗證,看看自己的想法可不可行?
一開始,我們先學像《瑪莉的小羊》、《蜜蜂做工》這一類簡單的兒歌,建立她彈琴的信心和樂趣。
等學到《好連得》的時候,我們再來學手部動作。
我很喜歡《好連得》這套教材,因為它是讓妳們透過「玩音樂」的方式,每一首歌學會一個手部動作。
玩了一陣子之後,她彈琴就變這樣了:
慢慢玩出興趣之後,她告訴孟儒老師,她最喜歡的其實是古典鋼琴,那個感覺聽起來很令人陶醉。
但她總覺得,那個要從小學才學得會,成人開始學的沒辦法。
我那一天才知道,原來成人古典鋼琴的市場這麼大!
啊!不對!是原來每個學鋼琴的人,都曾經想像過自己能彈古典鋼琴,但大家都覺得那個很難,沒有從小學一定學不會。
但我不這麼認為,我的想法是,如果一個教學方式,只有一個學生學不會,那是學生的問題。
如果是所有的學生都學不會,那我們就應該檢討一下,這種教學方式,有沒有問題?
後來,我們試著學學看古典鋼琴,一邊學一邊改進古典鋼琴的教學方式。
先從《拜爾》試試看!
以前在音樂補習班的時候,沒有一個學生喜歡《拜爾》,大家都覺得這本課本很枯燥乏味。
所以那時候,因為怕她覺得《拜爾》很枯燥,我一直用電子琴在幫她伴奏。
那個時候,她們彈《拜爾》的感覺就像這樣:
不過後來我發現這個方式是錯的。
妳們會想學古典鋼琴,是喜歡那種平靜優雅的流動感,是喜歡那種「自己正在演奏廳演奏古典鋼琴」的那種感覺。
妳們想學的,不是在那邊手指站好,死板地把一首歌彈完,但也不是像這樣,把古典鋼琴搞得跟夜總會一樣。
所以後來我抓到妳們要的東西了!
教妳們彈《拜爾》的時候,我把重點放在教妳們「怎麼彈出古典鋼琴那種感覺?」
所以現在妳們學《拜爾》,彈起來會是這個感覺:
她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大學生妹妹蕙怡,自己存錢到二手樂器社團買了一台電子琴之後,加入我們的線上教學。
用這個方式教《拜爾》,讓蕙怡愛《拜爾》簡直愛到痴狂。
她把這個影片傳給孟儒老師的時候,很感動地說:「這就是我想像中,自己彈鋼琴的樣子!」
她們開始喜歡上《拜爾》之後,有一個東西不小心變得很強:
就是「樂理」。
以前在音樂補習班的時候,因為要應付檢定考試的關係,只能一直趕進度學新曲子,從來沒有機會把學到的樂理,實際運用在日常的歌曲裡。
離開音樂補習班之後,不用被檢定考試牽著鼻子走,我們的課程設計,就可以很自由了。
所以孟儒老師找了很多簡單又好聽的歌,讓妳們把樂理應用在日常歌曲裡。
這首海角七號的主題曲《1945》,就是其中一首。
我們來應用《分解和弦》的彈法,幫這首曲子配伴奏:
她成功了!我也開始對教成人有一點信心了。
她剛從天上掉下來的時候,其實我是很恐慌的。
音樂補習班待久了,教學的內容一直被檢定考試綁住,跟全世界的老師教相同的東西太有安全感了,不會被批評不正統。
到後來,會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籤:「這輩子應該已經定型了,就是一個普通的古典鋼琴老師,不會再有什麼改變了。」
自從開始教她之後,我體驗到以前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快樂。
這種帶妳們玩音樂的帶給我的快樂,讓我消磨殆盡的音樂熱情重新燃燒。
「羽柔45歲都可以玩音樂,我才28歲就說自己定型實在太荒謬了!我也要開始玩音樂!」
從那一天起,我完全變了一個人,「投資」跟「敗家」之間的界線,變得非常模糊。
每次只要「剛好」存夠錢,就立刻花光買器材。
在音樂補習班的日子,每次看到進修資訊,都是想著「學這個有沒有用?」
從來沒有好好為自己「浪費」一次,學一些「工作上沒什麼用,但自己真的很想玩的東西」。
我要把以前沒玩到的,一口氣通通玩回來!
走進光華商場,這台MacBook Pro要49800,偷偷跑去提款機那裡看一下,自己身上的存款有多少。
51000?
買了!
我從提款機領了50張千元大鈔出來,銀行帳戶剩下1000多。
不過,這台Macbook Pro,現在是我的東西了!
距離下一個學生繳學費還有一個禮拜,如果那個學生請假的話,我就真的要吃土了。
這是孟儒老師第一支麥克風,也是孟儒老師第一次幫羽柔錄自彈自唱:
從那一支麥克風開始,孟儒老師就買麥克風買上癮了,整間琴房都是麥克風:
從那之後,孟儒老師自己一直玩,也把我玩的東西放到我們的鋼琴課裡,讓妳們一起享受孟儒老師玩的東西。
我們的音感訓練,不是寫考卷,是選一首妳喜歡的歌,然後孟儒老師陪妳戴著耳機聽歌,一個樂器一個樂器聽,然後用電鋼琴一個樂器一個樂器錄起來!
這是羽柔的編曲仿作初體驗:
等她學到《好連得(三)》的時候,曲子雖然很好聽,但是使用的技巧非常有難度。
不過,那個時候的孟儒老師,已經慢慢掌握到教成人學生的要領了:
只要不催促妳們,不要讓妳們的大腦分泌壓力荷爾蒙,妳們都是可以練好的。
剛聽到這首《跳蛙》的時候,她心想:「怎麼會有這麼靠杯的彈法?」
剛開始學的時候,這個動作對她而言很困難,不過孟儒老師就是先找到「她可以做得到的事情」開始,再一個步驟一個步驟,陪妳們慢慢練習。
所以她就這樣,在練習的過程中,體驗這首曲子帶給她那種有點狂野,又有點興奮的感覺。
這種一個步驟、一個步驟陪妳們慢慢練習的方式,就是現在影音課程最重要的特點了。
妳們「抓不到那個感覺」的時候,只要把iPad放在電鋼琴前面,點開影音課程,孟儒老師就會從頭到尾,慢慢陪妳抓回那個感覺。
學到《好連得(三)》的時候,很多簡單的小曲子,妳們就已經可以輕易練成了。
《Proud of you》:
接下來,我面臨到一個新的難題:「成人有沒有辦法彈快的東西?」
《拜爾》上冊彈完之後,我把《拜爾》下冊拿出來,跟她討論接下來的課程規劃:
我說:「羽柔,這一本我們不要學好不好?老人家沒辦法彈快的啦!我們找一些慢歌來學好不好!」
羽柔:「就決定上這本了!試了做不到就算了,還沒試就放棄,不是我的作風。」
她拿到《拜爾》下冊之後,一路過關斬將,斬到快速音群這一關:
真的被她練成了?
那我們來一首又快,又狂野,又刺激的曲子試試看!
這首曲子是從《好連得(四)》出來的,《好連得(四)》教的東西,讓很多人非常害怕的,就是「切分音」。
孟儒老師解說「切分音」怎麼數:
等她學會切分音怎麼數之後,孟儒老師選了一首切分音用超兇的經典名曲,來驗收她的切分音學得如何?
就是這首《The Entertainer》:
這個影片錄好的時候,我們一起看著這個影片。
我問她:「妳覺得妳這樣,有沒有完成妳當初學琴的夢想了?」
她想了很久,最後回答我:「沒有!」
我說:「啊?覺得學習成果不滿意嗎?」
她說:「不是,我完全沒在想學習成果這個問題的,就只是很專注地享受當下彈的歌,當初還在彈《瑪莉的小羊》的時候,根本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彈這樣!」
我們就這樣整整玩了三年的時間!
妳們乍聽之下可能會想:「蛤!鋼琴要學這麼久喔!」
不過我知道,妳們害怕的不是「學很久」,妳們害怕的是「痛苦很久」。
這三年,羽柔從來沒有想過要去上心靈成長課程,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再去上宗教靈修課程。
那種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嘛的感覺,再也沒有出現過。
每天晚上關上房門之後,她第一眼就會注意到房間裡那台白色電鋼琴,那是她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。
檯燈是她的陽光,熬夜是她的倔強,鋼琴椅是她的搖滾區,耳機戴上之後,就是大嬸的演奏會現場。
那是一種極致的平靜,沒有任何內在批評,感受自己跟自己和平共處的感動。
對她而言,彈琴不是「為了得到什麼成果而努力奮鬥」的過程,而是一種「做回自己的感覺」。
對那個時候的孟儒老師而言,教鋼琴最快樂的,不是賺錢,而是陪妳們玩音樂的感覺。